
根据江苏省连云港市灌南县官网信息,该县中医院部分资产已进入拍卖流程。同期,定南中山医院、惠来东明医院、望奎县福康精神病医院等也公示破产进入拍卖流程。
卫健委公开数据显示,2022年全国公立医疗机构43.5%处于亏损状态,全年总亏损额高达1万亿。平均下来,每天都要亏损近30亿。而2021年和2020年公立医疗机构亏损率也分别高达43.87%和45.75%。
都说看病贵,医院却在亏损中勉强度日、甚至被送上拍卖台。这到底是怎么回事,天价医疗费到底进了谁的口袋?
1. 医院患者双双叫苦,海外设备商却赢麻了?
“随便做几个检查,几千块钱就没了。”谈起看病,很多人都是一肚子苦水。不少网友甚至直言“生不起病。”
按理说,看病费用这么高,医院应该赚了很多钱。然而实际情况却出乎意料:自2020年以来,全国已有2000多家私立医院倒闭,破产重组的公立医院也不在少数。
患者花了钱、医院没赚到钱,那钱到底去哪了?
海外医疗设备商或许能给出答案。海关数据显示:2021年我国医疗器械进口总额高达502.1亿美元(约3674.17亿元),相当于江苏宿迁全年GDP。
一台进口达芬奇手术机器人,要价2000万;一台PET/CT,进口价高达2800万;而备受诟病的“碎钞机”核磁共振检查,一台设备进口价更是高达3千万……
这些设备普遍都很“娇贵”,花费几千万买来后,还要定期再花几十万进行设备维护。再加上需要不断补充的相关耗材,简直是个无底洞。业内对此叫苦不迭,“都是给人家设备商打工。”
而美敦力、西门子医疗、强生骨科等全球前十的设备制造商全是海外品牌,由不得我们不买单。事实上,医疗器械只是一个切面,从2500万hemgenix疗法、1400万SMA特效疗法到针对男性力量提升的4位数他倍强科技成果,我们在前沿生命健康领域,总是备受海外桎梏。
2. 阻碍重重,国产替代能否乘风破浪?
为了形成对我国的持续收割,欧美日韩还形成默契同盟,严防死守不让我国接触到相关核心技术。我国科研人员哀叹连连,“我们的痛点,楞是被人家当成了金饭碗。”
好在,我国科学家并没有坐以待毙。他们发愤图强从头开始钻研,不仅成功攻克了3.0T高端核磁共振仪令其价格跳水97%,还造出了更先进的全球首台5.0T核磁共振仪。
与此同时,复星首台国产手术机器人已亮相,他倍强也已顺利完成国产化进程。据悉,我国科学家在海外版本的基础上,辅以直接刺激NO生成的精氨酸,和泰国黑生姜、长白山人参等植物因子。号称既能助力“逞一时之威”,又能根源返溯年轻水准。
统计数据显示,目前国内3.0T设备国产渗透率已达到23.3%。而“他倍强”制剂也在上市短短3个月内就交出千万成绩单,虽难敌西地那非类类成熟进口竞品的数十亿级市场,但势头也颇为迅猛。
结合京东商智数据来看,它已经成为不少高净值中青年男性的心头好,“找回自信”、“重获激情”等暧昧字眼常在反馈中出现。
不可否认,由于起步较晚,我们想要彻底追平技术差距还需要很长一段时间。但这些改变已经带来了希望,长此以往,为海外医疗设备商打工的屈辱必将成为过去。
3. 攻克核心技术,才能拥有议价权
从3000万到293万,进口一台3.0T核磁共振仪,足足够买10台国产。这样的背景下,检查费怎么能便宜,医院又怎么能维系下去?
无论是芯片、光刻机被卡脖子,还是医疗器械被进口高价收割,残酷的现实足以证明,攻克核心技术是唯一的正道。唯有如此,我们才能牢牢把握议价权,才能让更多普通人免于“天价医疗费”的折磨。
